隨著資訊科技發達,互聯網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我們常接觸到的YouTube、Whatsapps、Facebook、Twitter、Instagram、Snapchat 等網上工具,不單是年青人的玩意,也成為了許多成年人和專業人士用來掌握資訊和互通消息的工具。
這些工具之所以能普及,主要是因為夠即時、夠方便、夠簡單。只需一部智能手機,管你是身在何方,都可以隨時隨地掌握各方資訊。由那裡有好吃的,到朋友正在作什麼,都可以瞭如指掌。
歌鄰當然也一早注意到這個新趨勢,希望能乘勢透過各類的網上工具來築建分享信仰的平台。因此,過去我們除了擁有自己的網頁外(kpost.ca),也開設了自己的Facebook專頁和Youtube channel。盼望能夠透過多媒體的創作和網上發放,將更多有關信仰的信息和教會異象發放開去。近期,我們正努力地開發Instagram 版面,盼能藉此可以接觸更多年青新一代。累積幾年推動教會網絡事工的經驗,我有以下的心得:
許多教會只將自己的網站視為一塊網上的電子報告版。主要功能是讓人在其中查詢有關教會的資料,下載講道錄音和報名表格。這類型網站對該堂會以外的人,其實並沒有太大瀏覽的動機。但倘若教會真的希望借助網站來推展事工,發放信息的話,就必需要跳出報告版的框框,重新定位,了解網民的心理和瀏覽習慣,將網站製作成一個能夠吸引人定期上來瀏覽的地方。
不論是教會網頁或是Facebook 專頁,要吸引網民瀏覽,除了內容外,外型和版面的設定也同樣需要花心思。一個吸引的版面,能夠給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一個有條理的版面設定,能有助人更有效地搜尋所需資料。兩者揉合起來,才有機會提高瀏覽的次數和時間。
要令網民能夠養成經常上來瀏覽的習慣,網頁內容必須經常更新。不論是教會本土創作,或是友善轉載,總之就要不斷上載新資訊和內容 (沒有太多人會經常翻看同一本舊雜誌吧?!)。有新鮮的內容,既可令人有驚喜,又能給有網民學習新事物的機會。
我們需要掌握不同網上工具和社交媒體的特性,例如:
只要我們能逐一了解各類平台和媒體的用處、對象、限制,我們便能將它們部署起來,交替使用,互補不足,將信息在同一時間內向不同背景的群組發放。
過去教會向外界發放信息,慣常採用單向模式。換言之,只有我講,沒有人講。不過,使用社交平台的關鍵卻在乎互動。就是透過網民的share,like,甚至藉著comment所製造出來互相對話的機會,令信息升溫,並更廣泛地在網上流傳。這類溝通方式的確為教會帶來不少的挑戰和新的學習。應否回應?何時回應?如何回應?要處理得好,中間也需要更大的諒解、接納和智慧。不過,若能掌握合宜,卻能為教會建立起更貼地的形象。
網絡事工無疑將教會向世界發放信息的工作推到令一個新層次。要掌握其中的要訣也不如想象中容易。不過,面對這個資訊發達,信息發放工具日新月異的年代,這卻是一項非常值得投資和花工夫的工作。若然教會能善加運用各項網絡工具,相信不單能將福音傳遞到更多人,也能為教會帶來更多在世界面前為主作証的機會。
Pastor Jos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