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相信是使徒約翰於主後約70-100年間,在以弗所寫成。著書的目的是「要作見證,就是為那光作見證,使眾人藉著他可以相信。」(1:7) 就是要人相信耶穌是那被期盼、所應許的彌賽亞,神的兒子。約翰記述耶穌的事蹟和教導,「是要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使你們信了,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約翰福音 20:31)。
整個約翰福音可以分作五個主題,包括:
整本福音書可分作兩大部份。
1. 耶穌的身份
第一章的導言後,第二章至第十章,約翰記下有關耶穌所行的神蹟,並且因這些神蹟在人中所引起的爭議,直至在第十二章,耶穌叫拉撒路復活作高潮。這戲劇性的神蹟在猶大領䄂中引起極大的爭議,並叫他們開始倡議要殺死耶穌。這部份最後總結於耶穌願意為祂所愛的人捨命。
2. 天國的拯救
第十三章至十七章則記載耶穌上十架前的最後一夜和祂對門徒最後的教導。第十八章至二十章則詳細地記述耶穌的受死和復活。
重點約翰在第一章說明耶穌是神的道成肉身。「道」是指話語,當代視為人本身及其思想和意志的呈現。如此一來,約翰實則是說,耶穌是神自己,以人的樣式在我們面前彰顯,是神與人的具體同在。
在第一章,約翰透過不同的人的說話,讓讀者知道耶穌的七個身分: 神的羊羔、神的兒子、拉比、彌賽亞、拿撒勒人耶穌、以色列的王、人子。這是讓讀者初步了解本書的內容,同時也簡潔地讓讀者看見耶穌是:出於拿撒勒,有完全的人性和神性,是那所應許的彌賽亞,以色列人的王和老師,神的兒子。神要藉著他的死,叫罪在世上失去權力。
由第二章至第十二章,約翰以耶穌的神蹟或耶穌在以色列人的節期上的言行,給讀者鈎畫出耶穌的真正身分,讀者見到的是每次耶穌行一個神蹟或醫治,總會有人誤解或起爭議,有些人會因而感憤怒。但每一次,似乎又代表一個機會,叫人選擇到底是要相信耶穌的身分或拒絕。
重點十三至十七章是耶穌對門徒的臨別贈言。
在十三章中,耶穌為門徒洗腳的確是一個驚人的舉動,這舉動展示了耶穌的使命,就是讓人看見神對人的愛是一份捨己的愛。所以耶穌來到世上,並非是要為自己爭取甚麼,反而是要成為僕人的樣式,最後為眾人的罪而死在十架上。在此刻,耶穌同時囑咐門徒延續耶穌的這份精神,所以愛和慷慨的舉動就成了基督徒的標記。
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就是要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13:34)
而十四至十七章則是耶穌對門徒的最後教導和祂最後為門徒的禱告。耶穌的離去,是要差聖靈來到。聖靈將無時無刻與每個門徒同在,接續耶穌帶領門徒。
在耶穌最後為門徒的禱告中,耶穌把三位一體的神之間的關係展現在門徒眼前,就是聖父、聖子和聖靈之間那份愛的關係,因為耶穌的緣故,今日,門徒也被包括在這份父與子之間的愛當中。聖靈的職責就是要加力給門徒,讓他們能繼續耶穌地上的工作。對於這使命,耶穌也給予應許,就是門徒會遇到困難,但耶穌已經勝過世界。
我把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使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患難,但你們放心,我已經勝了這世界。(16:33)
在最後十八至二十的章節中,耶穌讓讀者看到一個和一般理解全然相反的「得勝」,卻又是最終極的得勝。
當士兵來捉拿耶穌,問誰是耶穌,耶穌回答:「我是」。看似普通的回應,其實原文中,耶穌的回應就和當年出埃及記中,耶和華向摩西說:「我是那自有永有者 (I AM)。」是同一個說法。耶穌是終極地表明自己神性的身分。事實上約翰在福音書中巧妙地鋪排了耶穌的7個 「我是……」(參:6:35; 8:12; 10:9; 10:11; 11:25-26; 14:6; 15:5) 去表明耶穌的身分。就在這一刻,耶穌最後一次說「我是」,說明祂是神,然而也在這一刻,祂預備好擺上自己的生命。
在約翰福音中,有另外一個 「7」,就是耶穌的七個神蹟,全書之前的六個神蹟正一步步指向第七個 - 也是最終極的神蹟 - 耶穌的復活。 耶穌的復活證明祂就是神的兒子,祂就是以愛勝過死亡的那一位。
耶穌復活後,向門徒顯現,並如應許般差遣聖靈。
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怎樣差遣你們。」 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靈吧!」(20:21-22)
耶穌復活後與門徒的對話,也讓讀者看見,如果門徒要有效地做好耶穌的使命,他們必須願意聆聽和遵行祂的說話。
Bible Project:約翰福音(上)
Bible Project: 約翰福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