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立比教會是保羅第二次旅行建立,是歐洲第一間教會。
當時腓立比附近有金銀礦,吸引不同種族的人到來採礦,當地也日漸繁榮。例如,使徒行傳16章提到呂底亞是亞西亞人,算命賺錢的女奴是土生希臘人,禁卒是羅馬公民,人數不斷增加,令腓立比在新約時代成為一個偉大的商鎮。
腓立比擁有貫通歐亞的主要陸路,也是軍事和商業的要道,是兵家必爭之地。另外,在羅馬殖民制度下,腓立比的居民說羅馬話,穿羅馬服,也守羅馬的風俗和節期。
基於以上的情況,腓立比變得人種混雜,人民多抱自由開放思想,所以結黨、看自己比別人強、常發怨言並起爭論。所以,保羅教訓腓立比的信徒要同心合意,並以基督的心為心。
腓立比人又高舉羅馬的公民權,政治超越地位。保羅提醒他們是天國殖民地的居民。(腓 3:20) 腓立比富希臘文化,所以保羅常常引用運動比喻,例如競賽、空跑,向著標杆直跑、獎賞、冠冕等。
腓立比書提出了幾個信主前後基督徒的對比
- 前今變換
- 然而以前對我有益的,現在因著基督的緣故,我都當作是有損的。 (腓 3:7)
- 價值重整
- 然而以前對我有益的,現在因著基督的緣故,我都當作是有損的。 (腓 3:7)
- 以一勝萬
- 不但這樣,我也把萬事當作是有損的,因為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腓 3:8)
- 如獲至寶
- 因為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為了他,我把萬事都拋棄了,看作廢物,為了要得著基督。(腓 3:8)
- 先失後得
- 我把萬事都拋棄了,看作廢物,為了要得著基督。(腓 3:8)
- 主客顛倒
- 然而以前對我有益的,現在因著基督的緣故,我都當作是有損的。不但這樣,我也把萬事當作是有損的,因為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腓 3:7-8)
- 深信不疑
- 然而以前對我有益的,現在因著基督的緣故,我都當作是有損的。不但這樣,我也把萬事當作是有損的,因為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腓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