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忠基督,先於效忠國家
- 作為天國子民,我們效忠對象是耶穌基督。我們應常以基督和天國秩序作為優先的考慮。
- 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一切都必加給你們。(太6:33)
- 以天國的價值去考量和審視地上的政權
- 保障信仰與良心的自由
- 守護及尊重生命
- 鞏固婚姻和家庭
- 關懷貧窮和在危機中的人
- 追求種族間的公義與和好
- 愛護神所創造的萬物
- 追隨神的心意,先於追隨政治理想
把世界議事的方式帶入教會的後果
- 妖魔化對方,製造關係上的嫌隙
- 教會成了世界的縮影,失去作見證的能力
- 教會被摧毀,魔鬼成了最後贏家
談政治,但不能犧牲信徒見證
基督徒思考與討論社會議題時可以採用的五個步驟
- 聆聽和明白
- 分辨對方的思考模式 (paradigm)
- 反思天國的思考模式
- 用天國的思考模式去重塑眼前的議題
- 按天國思考模式引伸出一項具體行動
以好撒瑪利亞人作為示範 (路 10:25-37)
當律法師問耶穌「誰是我的鄰舍呢?」的時候,一般人會用地上思考模式去回應:我們只得有限的資源:時間、金錢、物件、精神、體力,而且每個人本身要承擔的責任已經相當繁重,因此我們不可能把「鄰舍」定義得太闊。我們有必要把「鄰舍」界定得一清二楚,以至大家可以心安理得地忽略一些自己愛莫能助的社會人士。
但耶穌的回應是:你就是鄰舍。祂以天國的思考模式帶來了新的可能性,導致一種顛覆世界的行動可以出現。
- 聆聽和明白
- 律法師的動機是要試探耶穌,期望找到把柄來詆毁或攻擊他。
- 分辨對方的思考模式 (paradigm)
- 基於資源有限,人不可能太博愛。把鄰舍定義清楚之後,我們便可以心安理得地忽略那些在定義以外的人。
- 反思天國的思考模式
- 在天父心中,人是寶貴的。當耶穌看見人的痛苦時,他會哀傷難過。出於憐憫和慈心,耶穌會出手相救。
- 用天國的思考模式去重塑眼前的議題
- 創設一個假設性的場景,然後問律法師一條簡單問題:「你想,這三個人,誰是那個落在強盜手中的人的鄰舍呢?」
- 按天國思考模式引伸出一項具體行動
- 「你去,成為別人的鄰舍吧。」“Go, and be the neighbour!”
結語
在討論敏感話題中,切忌墮進一種贏或輸,正或反,敵或友的區分當中。真正重要的區分,是天和地。
- Christ over nation 效忠基督,先於效忠國家
- Theology over ideology 追隨神的心意,先於追隨政治理想
- Witness over politics 談政治,但不能犧牲信徒見證
- Kingdom paradigm over earthly paradigm 讓天國思考模式顛覆地上思考模式
耶穌基督,是萬主之主,萬王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