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艱難與危難中,我們往往焦急等候神的拯救和介入,但我們在焦慮中等待神出手的模式(危難 -> 呼求拯救 -> 焦急等候 -> 拯救出現 -> 平安),往往讓憂慮壓倒我們。本週信息提醒我們,神行事有一個截然不同的模式。
神行事的模式:先賜平安 (Shalom)
- 舊約中記載,當神的僕人如亞伯拉罕、以撒、摩西、約書亞面對極大危難或挑戰時,神的第一個回應往往是:「不要懼怕,因為我與你同在」。這份同在的應許,是拯救出現的先頭部隊。
- 在士師記中,當以色列人被米甸人欺壓時,神差派使者向基甸顯現,稱他為「大能的勇士,耶和華與你同在」。儘管基甸對神的拯救充滿懷疑和不滿,但神堅定地應許:「因為我必與你同在,你就必擊打米甸人」。當基甸看出這是耶和華的使者後,極其恐懼,耶和華對他說:「你放心好了,不要怕,你必不會死」(Shalom! Do not fear; you shall not die)。基甸就在那裡築了一座祭壇,稱之為耶和華沙龍(Yahweh-Shalom),意即耶和華是平安。
- 這表明神所賜的平安(Shalom),並非在問題解決後才臨到,而是當我們認定神與我們同在時,在危難之中便可擁有。
新約的操練:如何得著超然的平安
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中,將這份神同在的平安化為具體的教導。
- 命令一:應當毫無憂慮(腓4:6)
- 我們能夠擺下憂慮,並非靠一己的意志力,而是因為主已經近了。
- 命令二: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帶著感恩的心,把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4:6)
- 禱告 (Prayer) 是態度上的轉變,不再定睛在眼前的懸崖,而是面向信實的上帝。
- 祈求 (Supplication) 是具體地將一切的挑戰和訴求一一交託給神。
- 感恩 (Thanksgiving) 是祈禱者的心態。我們回顧神過往的信實與拯救(例如祂對亞伯拉罕、以撒、摩西所行的神蹟),從而堅信祂今日依然會看顧我們。
- 應許:神所賜超過人能了解的平安(Shalom),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思意念。(腓4:7)
- 這份從神而來的平安(Shalom),具備以下特點:
- 並非來自自己:它是一份神所賜的禮物,需要我們放下自己的憂慮去接收。
- 非言語能夠解釋:這份平安是超乎所有人能理解的。
- 守護最脆弱的位置:這個「保守」是軍事用語,指神將祂的平安如同軍隊一樣進駐我們最脆弱的心思意念中。
結語
耶穌在受難前夕,對門徒發出應許:「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把自己的平安(My Shalom)賜給你們;我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給的。你們心裡不要難過,也不要恐懼」。耶穌賜予我們的,是祂自己與父神之間,那份合一、無阻隔的平安。聖餐提醒我們,主確實與我們同在,將祂赦罪的恩典和這份獨有的平安賜給我們。
願我們在任何艱難的景況中,都能緊緊抓住這位信實不變,並承諾永遠與我們同在的耶和華沙龍。這份平安,如同堅固的堡壘,在風暴到來之前,早已駐守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