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在進入耶路撒冷前後,接連發生了三件令法利賽人和祭司極度不滿的事件:
- 耶穌進入耶路撒冷
- 有一大群人把自己的衣服鋪在路上,也有人從樹上把樹枝砍下來,鋪在路上。前呼後擁的群眾喊叫著:「『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天之上當唱『和散那』。」(太21:8-9)
- 耶穌受群眾熱烈歡迎,群眾高呼「和散那」、「大衛的子孫」,暗示耶穌就是彌賽亞。
- 耶穌潔淨聖殿
- 耶穌進了聖殿,把殿裡所有作買賣的人,並推倒找換銀錢的人的桌子,和賣鴿子的人的凳子;又對他們說:「經上記著:『我的殿要稱為禱告的殿。』你們竟把它弄成賊窩了。」(太21:12-13)
- 耶穌咒詛無花果樹
- 耶穌清早回城的時候,覺得餓了。他看見路旁有一棵無花果樹,就走過去;但他在樹上甚麼也找不到,只有葉子,就對樹說:「你永遠不再結果子了。」那棵樹就立刻枯萎。門徒看見了,十分驚奇,說:「這棵無花果樹是怎樣立刻枯萎的呢?」(太21:18-22)
- 耶穌暗示以色列宗教領袖只有外表敬虔,屬靈生命卻是空洞無力。
祭司長的自我膨脹
- 耶穌進了聖殿,正在教導人的時候,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前來問他:「你憑甚麼權柄作這些事?誰給你這權柄?」(太21:23)
- 他們其實是覺得自己才有權柄
耶穌的回應
- 有一個人,他有兩個兒子。他去對大兒子說:「孩子,你今天到葡萄園去工作吧。」他說:「我不想去。」但後來他改變主意,就去了。父親又照樣去吩咐小兒子。小兒子說:「父親,我會去的。」後來卻沒有去。這兩個兒子,哪一個聽父親的話呢?(太21:28-30)
- 比喻中小兒子代表法利賽人和祭司,大兒子是稅吏和娼妓等罪人,他們起初背棄神,但後來願意悔改並以行動,最後會比一班領袖先進神的國。
- 之後,耶穌又說了佃戶殺了葡萄園主兒子的比喻(太21:33-41),並且說神的國要從一班領袖那裡取去,賜給結果子的外族人。(太21:42-44)
自我膨脹的人會:
- 看自己為優先
- 缺乏體恤的心
- 拒絕自我反省
- 屬靈觸覺受阻
- 錯過神所預備的生命方向
耶穌教導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16:24)
- 捨己不只是要求,更是跟隨耶穌的必要條件。唯有放下自我,生命才能騰出空間容納神的主權與祂所賜的豐盛。
結語
唯有當我們真正放下自我,神的國才得以完全進入我們的生命。我們是否願意放下自己的ego,為主騰出生命的空間,真正地跟從耶穌呢?